文章原名“Beyond Amazon and Alibaba: What’s Next for E-commerce”,从原网站TechCrunch转载,并由.shop新顶级域名编译。

你如何和一个800磅的大猩猩斗智斗勇?身在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的市场的电商店家们,每天都在为这个问题耗尽脑力。

许多人认为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的巨大成功等于其他电商都玩完儿了。亚马逊系统化地让一类又一类的产品登上了货架——书本,家居用品,电器,衣服,食品等等,而阿里巴巴的天猫和淘宝通过了数百万个种单品,斩获市场份额和流行趋势,真正创造了一个全球化的一站购物平台。

但是因此而判决中美电商市场中不具有潜力是错误的。只要认真观察,你会发现电商市场的新绿洲。许多价值十亿美元的初创公司拔地而起的原因是他们一开始就把握住了千禧世代(millennial)的国际化大众市场。

*编者注:千禧世代是指出生于20世纪时未成年,在跨入21世纪(即2000年)以后达到成年年龄的一代人。

重新定义大众市场是理解这些新型趋势的关键。历史上,在买卖双方受到地域限制的情况下,服务于大众市场意味着以尽可能低的价格销售每一个货物类别上的每一个商品,实质上创造了一个最低价的百货商店。

但是这种模式在现今这个智能手机世界已过时了。全球的大众市场深受千禧世代的购物习惯、喜好影响,加上”消费升级”正在中国开展,消费者们通过旅游、家居用品、时装、餐饮等方式来升级他们的生活方式,寻求独特且低价的产品——实惠的奢华。

新的电商品牌有如Dollar Shave Club(一元剃刀俱乐部),女装高跟鞋品牌高跟73小时,网上家装直销市场Houzz, 手工达人平台DarbySmart,或以中国美容分享的必去站小红书, 都因为具有大大改善消费者体验的能力而得到了巨大的增长。电商品牌和垂直市场通过内容定制、个性化及社区化去战胜中美市场

精选及库存

搜索发现是和这些电商巨猩们区分开来的第一步。亚马逊和淘宝都是巨大的虚拟仓库,它们依赖目的性购物。购物者们已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去这些网站搜索商品并以低价购入。购物者登陆网站,搜索产品,下单,然后离开。除了免运费和次日到货这些好处以外,这些网站的购物体验死板和杂乱,让人难以轻松浏览。

电商品牌和垂直市场不会去跟这种仓库的搜索方式比赛。相反,他们更专注于发现功能——精选一个顾客想购买的产品类别。购物变得越来越有趣,一个策划得好的产品群让人更享受购物体验。线上品牌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产品的挑选,而它们的受欢迎程度在应用商店中显而易见。

产品可以由专业人士挑选,就像Houzz,一个以家居设计为主的社交电商平台。或者像Poshmark由KOL(关键意见领袖)用户来推荐新品。别的应用仍然通过价格来定位产品,像Hollar and Wish,一个为用户提供优雅且疯狂折扣商品流的应用程序,以及LetgoOfferUp这些容易浏览的二手销售平台。

这些电商品牌都没有针对那些需要货比三家的购物者。但是,它们通过产品或价格筛选为消费者提供了精选的购物体验,在用户的无尽娱乐中发现价格适中的奢侈品。

私人即社交

尽管消费者可能很爱使用亚马逊和淘宝,但他们始终视它们为工具,而不是一种身份的代表。它们会被使用,但是你不会看到消费者在它们当中寻找社会身份。

像AirBnB、小红书、Pinterest和Houzz这样成功的电子品牌和垂直交易市集是创造社交关注的专家,它们打造既有启发性又有志趣的社区。把社区和价值观转为文化情怀,和培养顾客忠诚度,令消费者觉得在这些地方购物让他们成为了潮流文化中的一员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品牌进行个性化的产品和社区的培育,然后驱使用户把这些品牌投放到社交媒体上。

有的电商新手通过把价值观融入品牌来取得此效益,有的则通过用户的品味进行反复调整。在此之上,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定制产品和推荐,品牌将能够为用户提供深度个性化的体验从而脱颖而出。

各品牌的产业和策略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创造了同样的东西——一个个性化且社交性的理由在更专业的电商品牌上消费,而不是通过亚马逊或阿里巴巴。同样的,线下的大批量商店将会继续受到持续变化的消费者行为的挑战,像沃尔玛一样,可能要不断并购才得以生存。

所以,下一步是什么?

尽管有种种优势,初创公司真的能比阿里巴巴和亚马逊更聪明吗?答案是肯定的,而原因就是电商市场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亚马逊和阿里巴巴可能吞占了绝大的中美市场,但是电子商务成交总额仅仅占了中美共同接近9万亿美元的零售业8%(中)和16%(美)。大量的电子商务业务仍等着被创造和征服。向前观望,电子商务释放份额可能会像传统零售,但以一个新的消费体验,而且和可能有增强现实及虚拟现实科技和人工智能来帮助完成。

要赢得这些市场意味着要讨好千禧世代的价值观和渠道。随着电商市场的成长和进化,精选、个性化和社区化的初创公司有机会把不断扩大的电商大饼收入囊中。